NEXT
PREV
德州宁津:创新实践“大救助+慈善”帮扶新路径 托起困难群体稳稳的幸福

来源:德州市社会大救助服务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2-06 10:10

 德州市宁津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标准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总体思路,助力“德厚爱”德州慈善品牌建设,践行“德惠民生”慈善理念,创新“大救助+慈善”模式,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序衔接,将“大德之州”的文化基因转化成为“乐善好施”的价值追求,擦亮打响宁津县“宁善津美”慈善品牌。“宁津慈善行”项目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

  打造新模式,夯实慈善帮扶根基

  健全机制,有效衔接。积极构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大数据+铁脚板”为困难群众提供实时高效的综合救助帮扶服务。依托社会大救助平台动态监测预警模块,及时精准发现刚性支出过大或“急难型”困难人群,县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民政办、村级协理员“三级联动”日常定期巡访并主动发现,帮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

  畅通渠道,增加供给。每年由宁津县政府牵头开展“慈心一日捐”,动员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力量、慈善组织自愿捐款,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有效增加救助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为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纾难解困。

  凝聚力量,精准对接。民政部门充分调动慈善组织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性,发起慈善公益行动倡议,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发布慈善项目,开展公益项目集中认领活动,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开展“一餐热饭”慈善助老计划,对低保家庭大学生开展“校园圆梦”慈善助学等项目。

  统筹三要素,拓宽慈善救助维度

  热线宣传“一线”贯通。一条“365民呼我应”救助热线贯通大救助和慈善,申请办理流程优化简化,充分展现慈善救助帮扶“加速度”。开展“携手参与慈善,共创美好生活”主题系列救助帮扶宣传活动,与群众“点对点”政策宣讲、“面对面”深入交流,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浓厚的乐善好施社会氛围。

  救助需求“一站”归集。每月归集救助对象需求信息和慈善资源信息,新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以及大救助平台医疗支出自负费用超2万等预警数据与慈善资源信息实现数据共享,精准认定慈善救助帮扶对象。充分调动慈善组织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性,为困难群众提供财物、心理慰藉、志愿帮扶等相应的“物质+服务”慈善帮扶。

  资金支持“一步”到位。“财政资金+慈善捐款”双向驱动汇集资金790万余元,用于宁津县疫情防控、助医助残等,“岭爱助学”基金60万元用于专项奖学助学。开展“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青丝计划”筹集大病救助慈善资金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政府基础救助+慈善帮扶救助缓解大病患者家庭资金、心理双重负担。资金使用情况在政府网站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始终做到救助帮扶“在阳光下操作”,资金发放“在阳光下运行”。

  汇聚微力量,构建全民慈善格局

  社区基金凝聚合力。在宁津县城区成立17个社区基金,用于本社区内基础设施维修、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公益慈善活动,整合慈善资源、助力“五社联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资源协调联动,提供养老、困难帮扶等慈善服务,开展慈善文化交流宣传活动,丰富全县社区慈善文化内涵。

  微心愿梦圆暖人心。开展“圆梦微心愿,情暖群众心”活动,以“线上”德救助小程序+“线下”心愿卡的方式,面向宁津县低收入人口征集“微心愿”。活动开展以来为全县低收入人口、孤困儿童等困难群众支出76万余元圆梦“微心愿”,将社会爱心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注入温暖和希望。

  多元化帮扶惠民生。助力“病有所医”,为宁津县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620人购买居民医疗保险。启动“爱要让你看见”公益项目,投入40余万元为低收入人群中的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费补助,让28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开展“慈善助老”计划,为宁津县1245名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救助商业保险,防止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因老年人意外伤害返贫致贫。捐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匮乏问题,让困难老年人晚年生活同样多姿多彩。

  积极引入多方慈善力量,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作为政府救助有效补充,宁津县围绕群众之盼和救助之需,探索出“大救助+慈善”新路径,形成了政府保基本、慈善提质效良好局面,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快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